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资讯

1月12日江苏省卫生厅召开2006年度全省卫生工作会议,提出进一步明确发展思路,实现卫生事业又快又好

来源:徐州市卫生监督所发布时间:2006-01-16浏览量:

郭兴华厅长对全省卫生工作提出要求--


       正确把握形势 明确发展思路


       实现卫生事业又快又好的发展


       江苏省卫生厅郭兴华厅长在1月12日召开的全省卫生工作会议上所作的主题报告,在对2005年全省卫生工作进行总结回顾的基础上,着重对2006年全省卫生工作进行了部署。同时,郭厅长在报告中要求全省卫生系统认真总结“十五”卫生工作,以更加清醒的头脑审视自身,以更加宽广的视野研究全局,以更加科学的思维谋划发展,全面规划并做好“十一五”卫生工作,努力实现卫生事业又快又好的发展。


       客观评价分析“十五”的成绩与问题,把握卫生发展现状


       郭厅长说,“十五”期间,全省卫生系统干部职工克服困难,开拓进取,负重奋进,为卫生事业、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突出,极大地提高了卫生工作的地位。第一,卫生工作对经济社会发展保障作用凸显。成功战胜了突如其来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有效防范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猪链球菌病等重大传染病的侵袭,圆满完成了南京汤山“9.14”中毒事件、淮安“3.29”氯气泄漏事件等突发事件的医疗卫生救援任务,卫生工作经受住了严峻考验,切实发挥和体现了保障作用。第二,人民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与九五期间相比,全省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年发病率下降17%,孕产妇死亡率下降了34.90%,婴儿死亡率下降了40.27%。人均期望寿命达74.13岁。反映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的主要指标都处于全国前列。第三,基层、基础工作得到显著加强。农村卫生、公共卫生、社区卫生工作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政府投入逐年增加,各项政策进一步配套,卫生工作的基础更加扎实。第四,体制和机制不断创新。公立医疗机构存量资源调整步伐加快,非公医疗机构发展迅速,医疗卫生单位运行机制更趋灵活。第五,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基本现代化医院创建工作深入推进,中医药现代化进程加快,医疗卫生单位基础设施和装备不断改善,卫生科技教育水平明显提高,卫生事业为人民健康服务的能力有了显著增强。


       在肯定以上成绩的同时,郭厅长在报告中一并认真分析了“十五”期间卫生工作仍然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以及所面临的巨大压力。指出,卫生事业发展与人民群众的医疗保健需求还不相适应,这些不适应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医疗服务资源总量满足不了群众需求,优质医疗资源还比较短缺。二是卫生资源结构不合理,卫生事业发展仍然不协调、不全面。三是公共卫生体系不够健全,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有待增强,一些重大疾病仍在严重威胁人民健康。四是公立医疗机构缺乏稳定的财政经费保障,靠服务收费维持运行和发展,运行机制不符合公益性事业性质。五是医疗卫生服务监管比较薄弱,医疗卫生机构内部管理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医疗服务行为规范化程度亟待提高。


       把握“三个坚持”,办人民满意的卫生事业


       郭厅长指出,进一步做好卫生工作,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必须牢牢把握“三个坚持”: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履行服务宗旨,努力让人民群众满意。要始终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根本宗旨,把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作为事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认真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使发展成果惠及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利益。广大卫生工作者必须自觉把个人利益和行业利益置于人民群众的利益之中,树立全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努力创造公平的医疗卫生环境,使人民得到安全、方便、有效、低廉的卫生服务。


       二是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逐步建立宏观调控有力、微观运行富有生机的发展机制。卫生事业的发展必须牢牢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切实改变公立医院甚至公共卫生机构基本上处于自收自支的状况,扭转部分群众享用基本医疗服务困难、健康权益受损的局面。正确处理好政府主导与引入市场机制的关系,既不能大包大揽,也不能完全市场化或民进国退。卫生改革的中心环节是,更广泛地吸引资源并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益,制订实施区域卫生规划,完善医疗机构分类管理政策,整合存量卫生资源,发展多元投入格局,改革医疗卫生机构内部运行机制。


       三是要坚持对卫生资源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促进卫生事业快速协调持续发展。实行卫生资源的战略性调整,加强农村卫生、公共卫生、社区卫生、中医药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工作,把有限的财力花在最能实现政府目标的地方,花在群众最能得益的地方,促使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医疗与预防之间、中医与西医之间、医疗机构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之间协调发展。要在发展中解决矛盾,在发展中优化结构,在发展中提高效益。


       做到“三个优先解决”,提高卫生工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


       郭厅长强调,在今后的卫生工作中,要做到“三个优先解决”,实现卫生事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全面发展,进一步提高卫生工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


       首先,要优先解决基本卫生服务问题。今后一个时期,全省要针对影响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提高的基本卫生问题,对基层和基础工作给予更多的投入,优先发展农村卫生、社区卫生,优先保证基本医疗服务。要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的医疗卫生事业,优先采用成本低、效果好的适宜医药卫生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防止资源浪费行为,努力实现从规模粗放型向质量内涵型转变。要严格限制公立医院利用银行贷款和社会融资购置大型先进医疗设备和兴建豪华医疗场所,严格医院高新技术准入,着力发展基本医疗和适宜技术,实现医疗服务供需总量和结构的基本平衡。


       其次,要优先解决严重影响人民健康的重大问题。要把严重影响经济社会发展、严重损害人民群众健康的问题作为重点,加大干预力度,强化公共卫生建设,为人民群众奔小康提供有力保障。重点加强对结核病、血吸虫病、艾滋病的预防控制,严密防范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高致病性禽流感、猪链球菌等新发传染病对人民健康的侵袭,做好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及各种职业病的防治等。


       第三,要优先解决社会责任落实问题。要认真研究卫生领域促进社会和谐的办法与措施,按照和谐发展的要求,正确处理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始终牢记政府举办卫生事业的目的,牢记自身的公益性质,牢记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切实履行公益职能。决不能以政府投入不足为由,做损害群众利益的事。要把医疗服务监管作为一项重点任务,强化对医疗服务的约束监督,医疗机构也要把加强管理作为重点,规范行为,改善服务,控制费用,促进和谐。


       突出八大工作重点,实现卫生事业又快又好的发展


       郭厅长说,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做好今年各项工作,为今后五年的发展开好头、起好步至关重要。2006年主要抓好以下八项工作:


       一是实施农民健康工程,全面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农民健康工程的总体目标是,到2010年,建立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农民需求的新型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基本设备明显改善,人员队伍素质明显提高;建立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在现有基础上增加1倍;建立农村公共卫生政府投入保障机制,确保农村居民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各地要按照围绕“三基”,也就是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加强基层卫生机构能力建设这三方面,认真组织实施农民健康工程,推动农村卫生事业全面发展。


       二是实施卫生资源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要继续认真贯彻省政府召开的全省城市社区卫生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开展创建社区卫生服务先进区(市)活动,争取全省新建成10个社区卫生服务先进区(市),通过努力使全省30%的城市居民的常见卫生问题解决在社区。一要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着重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力争年内建设50个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二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服务,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三要培养素质优良、群众信赖的专业技术队伍,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水平。四要制定和落实社区卫生配套政策,保障社区卫生服务稳定发展。


       三是继续强化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落实重大疾病防控措施。下一步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目标是,基本建成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全面建成应急医疗救治体系,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启动实施卫生信息网络体系建设,全面提高监测预警、应急控制、医疗救治、监督管理、指挥决策等能力。各地既要继续抓好公共卫生体系硬件建设,完善设施,改善条件,提高能力,也要加强软件管理,健全职能,转换机制,改善服务。要建立政府领导、多部门协作和社会参与的公共卫生工作机制,落实预防控制策略与措施。加强妇幼保健工作,提高妇女和儿童健康水平。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发展大卫生格局。


       四是扎实推进卫生改革,努力创新体制与机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要正确区分卫生领域政府行为与市场机制的不同作用范围,分清政府与市场责任界限,着力解决影响发展、影响效率效益的深层次矛盾,为强化基本卫生服务、满足人民健康需求提供体制机制保障。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深化卫生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还要抓好以下几项:一要推进行政管理改革,着力实施区域卫生规划。二要鼓励发展民办医疗机构。三要开展公立医院转换运行机制试点,规范特需医疗服务。四要继续加强公立医疗卫生机构资源整合和内部改革。


       五是依法强化卫生法制监督,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牢固树立依法实行卫生全行业管理的观念,完善卫生执法监督规章制度和运行机制,加强与各有关方面的配合协调,继续抓住重点问题实施专项整治,同时加强经常性卫生监督检查,树立卫生监督执法权威。要继续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净化医疗服务市场,确保医疗安全。


       六是深入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要继续深入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进一步落实质量、服务、费用、安全等方面的要求。继续推进基本现代化医院创建工作,并把医院管理年活动的要求有机纳入创建工作中,着力强化基础管理,提高医院建设与管理水平,为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贯彻《医院管理评价指南》和《中医医院管理评价指南》,以医院评价工作为主要抓手,提高卫生行政部门对医院的指导和监督能力。


       七是加速卫生科技进步,加快卫生人才培养。在推动卫生事业进步中,要正确处理外延发展和内涵建设的关系,把技术进步和人才培养作为内涵建设的主要内容,下大力气抓出新的成效。要继续认真实施全省重点医学学科建设和人才战略,加强基层卫生队伍建设,做好继续医学教育工作。


       八是加强卫生行风建设,提高群众满意度。要巩固扩大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成果,深入进行宗旨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和法纪教育,引导广大医务人员爱岗敬业、忠于职守,依法执业、诚信服务,自觉抵制不正之风,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继续实行去年以来确定的各项宏观控制措施,开展纠风专项整治,进一步弘扬正气,树立形象。


       郭兴华厅长盘点2005年全省卫生工作--


       肯定在七大方面取得成效


       在2006年度全省卫生工作会议上,郭兴华厅长对2005年全省卫生工作进行了总结回顾,他在高度评价全省卫生系统干部职工为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的同时,也充分肯定了2005年全省卫生工作所取得的成绩,主要体现在以下七大方面。


       一是农村卫生基础状况得到改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全面实现省政府确定的目标任务,至2005年底,全省所有县(市、区)启动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3800万农业人口,人口覆盖率达到85.5%,处于全国各省之首。农村改水工作稳步推进,全省共新建农村水厂110座,延伸管网1379处,新增农村改水受益人口178.1万人。三年来全省共新增改水受益人口960万人,使全省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了95.7%。省安排专项资金扶持经济困难地区乡镇卫生院基本设备配套和人员培训,共为乡镇卫生院装备仪器设备12215件,培训技术骨干1244人。积极开展城市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作,省和南京市联合组织对涟水县卫生工作进行全方位帮扶,派出骨干医师94人,培训卫生技术人员925人次。全省新增国家卫生镇5个,新增农村卫生户厕60万座。


       二是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步伐加快。省政府召开了全省城市社区卫生工作会议,下发《关于加快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通知》。全省有54个市辖区、27个县(市)开展了社区卫生服务,建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800个,覆盖城市人口2000余万。南京市玄武区等11个区达到了省先进区标准,徐州市云龙区等5个区成为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同时,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也在全省范围内逐步启动实施。


       三是公共卫生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按照《江苏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防治体系建设规划》要求,切实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至2005年底,全省已累计投入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资金20.2亿元,全面建成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基本建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明显增强。淮安市卫生系统全力以赴,有效开展了“3.29”液氯泄漏事件的医疗卫生救援工作。全省特别是南京市出色工作,圆满完成十运会医疗卫生保障任务,实现了四个不发生、四个满意目标。各地强化疫情监测,有效控制了传染病疫情,结核病、血吸虫病、艾滋病防治工作取得积极进展,防控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猪链球菌病工作成效明显。妇幼卫生服务能力有了新的提高,全省孕产妇死亡率(含流动人口)为18.56/10万,比上年下降10.5%;婴儿死亡率为6.69‰,比上年下降16.7%。


       四是中医事业持续发展。中医机构“十五”建设发展规划基本完成,又有6所中医院达到三级中医医院标准。8个国家级中医临床专科(专病)建设进展顺利,15个第三批省级中医重点临床专科建设任务圆满完成。对全国第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进行了中期考核,国家中青年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顺利实施。有6个县(市)被省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为中医工作先进县(市)创建单位,常州市成为全国首批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地级市创建单位。全省薄弱中医院第二轮帮扶计划,5年间累计到位帮扶及配套资金3888.9万元,使薄弱中医院综合服务能力得到加强。


       五是医疗卫生综合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全省围绕“质量、安全、服务、费用”四个重点,大力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抓医疗服务核心制度的检查落实,抓三基三严训练,抓服务流程的改进、医务公开、服务行为规范,医疗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2005年全省三级医院病人平均住院日缩短了1.1天,手术病人术前住院日减少0.4天,实现了平均门诊人次费用零增长,出院病人平均费用增幅比前三年平均增幅下降了2个百分点。全省医学重点学科和人才战略135工程已累计投入3.46亿元,“135工程”中有两院院士4人,国家和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7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04人,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3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3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5项、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11.5项、省部级二等奖68项。


       六是卫生监督执法得到加强。全省认真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转变政府职能,简化审批手续,实行卫生执法责任制和错案追究制。积极履行食品卫生安全监管职责,做好食品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等环节的卫生许可工作,并在餐饮单位、学校食堂等食品消费环节全面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大力开展食品卫生、化妆品卫生专项整治,组织“放心餐桌金秋行动”等专项活动,加大节日期间和重大活动的食品卫生监督检查力度。联合有关部门组织了声势强大的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全省共查处违法违规案件986件,取缔非法行医活动1736次,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3个,警告、责令改正537户,移交公安机关查处的案件8起,有效维护了医疗服务市场的正常秩序。继续开展打击非法采供血液和单采血浆专项整治工作,进一步推动无偿献血事业发展,全省临床医疗用血中无偿献血比例达到97.51%,自愿无偿献血(全血)比例达到82.56%。


       七是精神文明和行风建设取得新的成效。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强卫生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和行风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据我厅对36所医院出院病人问卷函调的结果,病人对医院行风总体印象认为好和较好的占89.06%,比上年上升1.3个百分点;对医疗服务的综合满意度达到87.57%,比上年上升0.85个百分点。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针对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在全省卫生系统开展了“三走进、三服务”主题实践活动和“弘扬白求恩精神,为人民健康服务”主题教育活动,评选表彰了16位“白求恩式卫生工作者”,组织知名专家发出了“维护医学圣洁、抵制不正之风倡议书”。省和各地认真落实全省二、三级医院的医疗服务信息公示制度,逐步增加公示内容,接受社会监督,受到群众欢迎。认真实施常见病、多发病“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诊疗常规和医院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比重的上限控制措施,推行区域内大型仪器设备检查报告单共享办法,遏制过度检查和用药等不规范行为,对减轻患者医药费用负担起到了积极作用。各地各单位针对收受回扣、“红包”、开单提成和乱检查、乱收费等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加大了整治力度,特别是省和南京市联合开展卫生行业纠风专项整治活动,得到了国务院纠风办和卫生部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