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寿螺事件暴露食品安全监管“模糊地带”
来源:徐州市卫生监督所发布时间:2006-08-25浏览量:
小小福寿螺最近很出名。对普通食客来说,他们关心的是食品中还有多少像福寿螺这样的“致病源”未被发现?而在食品卫生专家看来,福寿螺事件在食品监管总体水平位于国内前列的北京出现,则更多地暴露出当前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体制性矛盾。
餐馆是食品卫生第一责任人
北京市朝阳区某农贸市场一位水产摊贩说,目前市场上海螺的价格一般是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品卫生专家告诉记者,北京发生福寿螺致病事件至少暴露两方面问题。一是某些餐饮企业食品安全意识淡漠。从源头污染的角度看,海螺要比淡水螺“干净”,餐馆在未经任何卫生检验的情况下,用淡水螺取代海螺,说明其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是食品卫生的第一责任人。这类例子还有很多,比如小龙虾。市面上所售的小龙虾基本由闲散农户在本地河沟里收集,往往越是污染严重的河道小龙虾越多。尽管不断有研究指出小龙虾体内含有铅、汞、锰、铬、砷等多种有害物质,食用小龙虾可能危害健康,但某些餐饮企业仍置之不理,“狡辩”自己出售的小龙虾“纯天然”,不含毒素。
二是食品卫生监管存在漏洞。根据卫生部颁布的《水产品卫生管理办法》第五条规定,有生食水产品习惯的地方,为保证食用安全,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应会同水产、商业部门制定卫生管理办法,限制品种,严格遵守卫生要求防止食物中毒。但由于历史上北京并不是有生食水产品习惯的地方,因此这方面的管理措施基本上是空白。
“有法不依”成食品监管最大软肋
从安徽阜阳劣质奶粉导致大头娃娃到湖南查出7种食品含苏丹红,从广州150名工人食物中毒再到北京福寿螺致病,近年来,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不断牵动国人的心。采访中,有食客发出疑问:为什么现在我们吃什么都不放心,政府的监管为什么总是“马后炮”?
有关专家认为,每一次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几乎击中的都是监管软肋,“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已成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中的一个顽症。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尽管与发达国家有一定差距,但本身仍构成了一个相对完善的体系。造成“有法不依”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食品安全多头监管的行政管理体制。
根据
比如食品索证监督管理制度。据湖南省卫生监督所监督二科科长杨家明介绍,食品卫生法第二十五条规定:“食品生产经营者采购食品及其原料,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索取检验合格证或化验单,销售者应当保证提供。”在当前食品市场进货渠道广、品种多、数量大的背景下,食品索证监督管理是确保流通环节食品卫生质量,防止销售伪劣食品的重要措施。
可执行过程又如何呢?纵向来看,《食品卫生法》规定需要索证的范围和种类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部门规定,导致各地根据其具体情况制定的索证范围和种类有差异,不但有碍于异地食品的流通,也给卫生监督工作带来难度。横向上,不同政府部门之间也缺乏协调。比如水产品,按国务院有关规定,其标准应由“上游”的水产或农业管理部门制定,但如果“上游”管理部门没有标准怎么办?“条块分割”直接导致某些食品索证形同虚设。以北京福寿螺事件为例,据市卫生监督所应急指挥中心负责人透露,已发现广州管圆线虫疫情的北京蜀国演义酒楼出售的福寿螺,由于供货商无法出具所有的进货凭证,其货源渠道调查困难重重。
再看标准体系。据石家庄市公共卫生监督一所副所长狄震宇介绍,我国食品相关标准由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四级构成。目前我国已制定了包括各类食品产品标准、食品污染物和农药残留限量标准、食品卫生操作规范在内的众多标准。但从出现的案例看,不少标准没有得到有效执行。原因主要是标准分散交叉,缺乏协调机制。各类食品标准分散于农业、质监、卫生等六七个部门,多种标准在市场上往来冲突,不仅百姓云里雾里,就连企业也不知所云。
采访中一位专家举例说,美国科学家发现某速溶茶氟化物含量超标。不料,我们的相关机构却认为这些产品在中国没问题。谁是谁非?有较真的记者调查发现,我们有些“权威机构”做出的结论过于草率。如我国颁布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明确规定,每升饮用水中含氟量不得超过1毫克,而该速溶茶的氟化物超标6.5倍。也就是说,该速溶茶的氟化物不仅超过了美国标准,也超过了中国标准。而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却拿出一份农业部2003年的茶叶行业标准,站出来为这种茶“昭雪”。既然不同政府部门间“声音”不一样,处罚自然也就没了下文。
资料链接 国外食品安全怎么管
日本人吃生鲜为何不得病
在日本,生食海鲜是人们最喜爱的饮食方式,可很少有日本人因生食而得疾病,这是为什么呢?
超市提醒“生食物品请尽早食用”
日本人爱生吃的不仅有鱼,还有牛肉、马肉、猪肉、鸡肉及虾蟹、贝类、蔬菜等,就连水都是可以生喝的。记者在日本生活近20年,从新鲜生肉到生鱼寿司,几乎吃遍各种生食,但从未吃坏过肚子。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日本人很爱干净,尤其关注食品卫生,这种关注体现在日本人生活的许多细节之中。
记者多次到日本的大小超市中买鲜鱼,发现日本超市中卖的鱼不仅新鲜,而且超市还会给顾客准备好制冷用的冰块,做回家途中保鲜之用。有些超市会在包装时问你是否需要冰块,还有的会准备好冰柜,让顾客按需要自取。在日本,买鲜鱼一般都是一些已经切好的鱼身,拿回家不用洗就可以直接烹调了。如果需要清洗,商家会在包装上贴上标签,标明需洗后食用。在超市,经常会看到写有“这是生食物品请尽早食用”的标签,提醒人们生鱼片等生食物品必须当天买当天食
用。
寿司店不给生食打包
日本没有特殊的经营生食的资格制度,任何餐厅都可在自己的店里卖生食。这就要考验业者的道德水准,如何自觉把握营利与守法、守信之间的平衡。在寿司店,生鱼寿司要现吃现做,材料都经冷库保鲜。即使是价格低廉的回转寿司对鲜度的要求也十分严格,放在旋转台上的食品如超过30分钟还没有人食用就会被拿下扔掉。记者曾在一家寿司店买寿司带回家,结果服务员一上来就问:“您家住得远么?如果远,建议您别买生食。”在日本,寿司店一般只帮客人给熟食寿司打包,或者干脆希望你吃完再走,不要剩下,以有效防止生食中毒或传染病发生。
餐厅内的系统工程
对日本的餐厅来说,保持生食卫生是个系统工程,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直接操作人员的卫生,这些人虽然天天与鱼腥打交道,但全身上下一尘不染,乍一看像个医务工作者。二是店内卫生,日本的“和式料理”店一般都很干净,厕所更是随时有人打扫。三是顾客卫生,顾客一进门,热热的小毛巾就递上来了,您要去方便,至少保证有全套洗手用具。四是环境卫生,日本的餐厅一般不会出现店内金碧辉煌,店外污水横流的情况。整个社会的卫生、大气、水质等对保持生食卫生都必不可少。特别是许多生食都来自水中,水质自然是保证鱼贝虾蟹质量的重要因素,正所谓“水至清则食无虞”。
完备的法律保障
拥有完善的法律保障也是在日本生食不易得病的原因之一。早在1947年,日本就制定了《食品卫生法》,2003年又制定了《食品安全基本法》,规定市场上食品及调料的加工、制造、使用、贮藏、搬运、陈列等环节都必须保证清洁卫生,对水产品的卫生标准,如鱼的养殖、捕捞及其保存方式、保存温度、保存期等都有极为严格的规定,并有食品安全局等管理和监督机构,依法追究违法者的责任。
以生食牡蛎为例,日本《食品卫生法》中对捕捞、加工和保存的全过程做出了非常细致的规定。如捕捞牡蛎海域的海水,大肠菌群要低于70/100毫升;原料牡蛎卸货后应迅速用卫生水充分洗净;加工食用牡蛎的场所必须保证卫生,加工过程中不得使用化学合成的添加剂;盛放去壳贝肉的容器应是易洗净、易杀菌的金属、合成树脂等制成的容器;在保存时,要用清洁卫生的合成树脂薄膜、铝箔或耐水性加工纸包装后,放置在
虽然日本非常重视生食卫生,但也没有完全杜绝生食中毒事件的发生。据厚生省统计,每年平均约有200起鱼贝类食物中毒事件,但被害者人数较少,且症状轻微,并没有引起大规模传染。 摘编自
美国:立体监管
美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遵循以下指导原则:只允许安全健康的食品上市;食品安全的监管决策必须有科学基础;政府承担执法责任;制造商、分销商、进口商和其他企业必须遵守法规,否则将受处罚;监管程序透明化,便于公众了解。
美国整个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分为联邦、州和地区三个层次。以联邦为例,负责食品安全的机构主要有卫生与公众服务部下属的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及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农业部下属的食品安全及检验局和动植物卫生检验局,以及环境保护局。
三级监管机构的许多部门都聘用流行病学专家、微生物学家和食品科研专家等人员,采取专业人员进驻食品加工厂、饲养场等方式,从原料采集、生产、流通、销售和售后等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监管,构成覆盖全国的立体监管网络。
与之相配套的是涵盖食品产业各环节的食品安全法律及产业标准,既有类似《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这样的综合性法律,也有《食品添加剂修正案》这样的具体法规。
一旦被查出食品安全有问题,食品供应商和销售商将面临严厉的处罚和数目惊人的巨额罚款。美国特别重视学生午餐之类的重要食品的安全性,通常由联邦政府直接控制,一旦发现问题,有关部门可以当场扣留这些食品。百密一疏,万一食品安全出现问题,召回制度就会发挥作用。
在网络普及的美国,通过互联网发布食品安全信息十分普遍。联邦政府专门设立了一个“政府食品安全信息门户网站”。通过该网站,人们可以链接到与食品安全相关的各个站点,查找到准确、权威并更新及时的信息。 (据新华社讯)
英国:卫生大臣负责制
英国从1984年开始分别制定了《食品法》、《食品安全法》、《食品标准法》和《食品卫生法》等,同时还出台许多专门规定,如《甜品规定》、《食品标签规定》、《肉类制品规定》、《饲料卫生规定》和《食品添加剂规定》等。这些法律法规涵盖所有食品类别,涉及从农田到餐桌整条食物链的各个环节。
在英国,责任主体违法,不仅要承担对受害者的民事赔偿责任,还要根据违法程度和具体情况承受相应的行政处罚乃至刑事制裁。违法情节和造成后果十分严重的,对违法者最高处以无上限罚款或两年监禁。
在英国食品安全监管方面,一个重要特征是执行食品追溯和召回制度。监管机关如发现食品存在问题,可以通过电脑记录很快查到食品的来源。一旦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地方主管部门可立即调查并确定可能受事故影响的范围、对健康造成危害的程度,通知公众并紧急收回已流通的食品,控制事态。 (据新华社讯)
俄罗斯:集中行政资源
在俄罗斯,食品安全保障工作过去一直由国家卫生防疫部门、兽医部门、质检部门及消费权益保护机构共同负责。但婆婆太多也带来职责划分不清、推卸责任甚至相互扯皮的弊端,最终使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无法落到实处。
这一局面在2004年开始得到改观。当年3月,俄罗斯总统普京为理顺食品安全管理机制,命令对相关行政管理机构进行调整,在俄罗斯卫生和社会发展部下设立联邦消费者权益和公民平安保护监督局,将俄罗斯境内食品贸易、质量监督及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交由该局集中负责。
新机构的成立对于集中行政资源、监控食品质量和安全起到了积极作用。其职责范围包括:检查食品制造和销售场所的卫生防疫情况,对进口食品进行登记备案,在新食品上市前进行食品安全鉴定,对市场所售食品进行安全及营养方面的鉴定和科学研究,以及制止有损消费者权益的行为等。该局在全俄各联邦主体设有分局,负责当地的食品安全检查和监控工作。
联邦消费者权益和公民平安保护监督局成立以来,实施了不少专项整治工程,近期最具全国性质的一项行动要数整顿葡萄酒市场。今年3月,联邦消费者权益和公民平安保护监督局发布检测报告称,在对来自摩尔多瓦、格鲁吉亚的葡萄酒进行抽检时发现,半数以上的葡萄酒内含有滴滴涕、七氯等杀虫剂残留物。该局因此要求停止进口来自这两国的葡萄酒,并在国内市场上全面禁售产自两国的问题葡萄酒,此举拉开了全国范围内清理酒类产品行动的序幕。此次专项整治对于清理酒类市场的确起到重要作用,目前俄罗斯市场上不合格葡萄酒基本上已经销声匿迹。 (据新华社讯)
德国:警报系统快速运转
德国的食品监督归各州负责,州政府相关部门制订监管方案,由各市县食品监督官员和兽医官员负责执行。联邦消费者保护和食品安全局(BVL)负责协调和指导工作。在德国,那些在食品、日用品和美容化妆用品领域从事生产、加工和销售的企业,都要定期接受各地区机构的检查。
食品往往离不开各种添加剂。在德国,添加剂只有在被证明安全可靠并且技术上有必要时,才能获得使用许可证明。德国《添加剂许可法规》对允许使用哪些添加剂、使用量、可以在哪些产品中使用都有具体规定。食品生产商必须在食品标签上将所使用的添加剂一一列出。
德国食品生产、加工和销售企业有义务自行记录所用原料的质量,进货渠道和销售对象等信息也都必须有记录为证。根据这些记录,一旦发生食品安全问题,可以在很短时间内查明问题出在哪里。
消费者自身加强保护意识也非常重要。例如,一旦发现食品企业存在卫生标准不合格或者食品标签有误,可以通知当地食品监管部门。如果买回家的食品在规定的保质期内出现变质现象,也可以向食品监管部门举报。联邦消费者保护部开设“我们吃什么”网站,提供多种有关食品安全的信息,帮助消费者加强自我保护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欧盟范围内已经初步形成了统一、有效的食品安全防范机制,即欧盟食品和饲料快速警报系统。德国新的《食品和饲料法典》和《添加剂许可法规》的一大特点就是与欧盟法律法规接轨。如果某个州的食品监管部门确定某种食品或动物饲料对人体健康有害,将报告BVL。该机构对汇总来的报告的完整性和正确性加以分析,并报告欧盟委员会。通过信息交流,BVL可以及时发现风险。一旦确认某种食品有害健康,将由生产商、进口商或者州食品监管部门通过新闻公报等形式向公众发出警告,并尽早中止有害食品的流通。 (据新华社讯)
新闻链接一 卫生部要求餐饮业严格执行卫生规范
本报讯(记者钱峰)卫生部近日发布2006年第15号公告,指出摄食生鲜水产品是一种危险饮食行为,可能导致严重的健康损害,食品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应当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公告要求,餐饮单位应严格按照《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的要求采购、加工水产品,不得提供可能被寄生虫污染的生食水产品;制作生食海产品,应在专间内使用专用工具和容器加工,避免交叉污染。公众也应避免进食生鲜的或未经彻底加热的水产品和水生植物,不饮用生水;不用盛过生水产品的器皿盛放其他直接入口食品;加工过生鲜水产品的刀具及砧板必须清洗消毒后方可再使用;不用生的水产品喂食猫、犬。
针对摄食生鲜水产品可能感染食源性寄生虫病的健康风险,卫生部2004年发布了第6号食品卫生预警公告,警示食品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应避免提供或食用被寄生虫污染的水产品。卫生部2005年对餐饮单位出售的1165份水产品样品进行抽检,发现其中147份水产品含有寄生虫或副溶血弧菌,检出率为12.6%。
新闻链接二 成都九成食客知危险照吃不误
京城部分市民食用了含有寄生虫的福寿螺而被确诊患上了一种叫做“广州管圆线虫病”的寄生虫疾病。而在成都,大肉田螺已是家喻户晓的冷啖杯美食。记者通过街头调查发现,“北京福寿螺事件”丝毫未危及成都食客们的食螺兴头,福寿螺照样是小摊和食店吸引食客的招牌菜之一。如果按每家食店平均每天消耗
记者随机调查了正在店中消费的近20位吃客,发现对于北京福寿螺惹病一事,他们了解的并不多,有两位食客甚至根本不知道。而知道的食客则大多表示,吃熟的福寿螺应该没事。只有两位食客听说福寿螺里有寄生虫,心里有顾忌,表示不会吃或者将吃得很少。 摘编自
新闻链接三 食源性寄生虫病发病率上升幅度增大
本报讯记者孟庆普日前采访有关专家获悉,近几年,随着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模式的多样化,摄食生鲜和未彻底加热食品的人数越来越多,由此引起的人类食源性寄生虫病事件频频发生,特别是有吃“鱼生”习惯的地区,这种“富贵病”发病率的上升幅度增大。
据中国疾控中心寄生虫病研究所有关专家介绍,食源性寄生虫病是由摄入含有寄生虫幼虫或虫卵生的或未经彻底加热的食品引起的一类疾病。到目前为止,已知30余种食源性寄生虫病的感染与进食生的如生鱼片、鱼生粥、醉虾蟹和螺、喇蛄酱等或未经彻底加热的上述水生动物有关。食源性寄生虫感染的主要食物是蔬菜、鱼、肉等食品,按寄生虫污染食品的种类不同可分为肉源性寄生虫、水生动物源性寄生虫、水生植物源性寄生虫和蔬菜水果源性寄生虫等。在水生动物源性寄生虫中,某些水生动物如养殖淡水鱼、贝类、泥鳅、虾、蟹、喇蛄、螺类可分别传播华支睾吸虫、卫氏并殖吸虫、棘颚口线虫、猫后睾吸虫、无饰线虫、横川后殖吸虫、阔节裂头绦虫、广州管圆线虫等;海产品中如鳕鱼、鲐鲅鱼携带异尖线虫。
据资料显示,1992年广东省食源性寄生虫病人均感染率为2.09%,现在上升到12.6%;1992年黑龙江省食源性寄生虫病人均感染率为1.19%,现在上升到40%。此外,我国肺吸虫感染人数达2000万,主要是由于生吃或半生吃溪蟹和俗称小龙虾的喇蛄而感染。我国旋毛虫病患者达2000万,他们大多喜食烤肉、涮肉、凉拌生肉等。另外,因生吃含囊蚴的红菱、荸荠、茭白等水生植物,使姜片虫病患者剧增。因生食淡水鱼、吞食活泥鳅而患上棘颚口线虫病、阔节裂头绦虫病,吃生海鱼、海产软体动物患上异件尖线虫病,生饮蛇血、生吞蛇胆患上舌形虫病和生吃龟肉、龟血患上比翼线虫病等患者也在增多。(来源:健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