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标水竟喝了29年!农民健康代价谁埋单?
来源:徐州市卫生监督所发布时间:2005-06-08浏览量:
一组来自环保部门的检测数据:水样有异味,混浊度超标370%,氨氮含量超标100%,锰含量超标39%……报告结论为:此水不能作为直接饮用水。
然而,1976年至今,云南昆明市宜良县狗街镇湾子村千余村民,在漫长的29年时间里一直饮用这"超标水",许多村民近年来相继出现腰腹疼痛等相同症状。2003年至今年3月两年多时间里,村里已经有13人死亡,其中7人死于癌症……
引人深思的是,直到去年底,当地政府部门才知晓闹得沸沸扬扬的湾子村"超标水"事件,并表示高度重视,尽快让村民喝上"放心水"。但是,村民20多年付出的健康成本应该由谁来支付?
短短两年半时间13人死亡
湾子村年仅38岁的孙城在自家小屋上吊自杀了。"他得了癌症,疼得在床上直打滚,家里已经没有钱继续治疗了……"时隔半年,孙城的妻子宋步英说起这事还是哽咽不止。
宋步英告诉记者,孙城3年前查出患有肾结石和胆结石,后又得了肝病,最后又查出癌症。"自杀前一两个月他开始屙血,平均每10分钟就得上一次厕所,不论白日黑夜……"为给丈夫治病,宋步英四处借钱,至今家里还欠着两万多元的债。"家里没有一样值钱的东西,不知道将来怎么还。"宋步英绝望地说。
据狗街镇人民政府提供的资料显示,自2003年至今,村里已经有13人死亡,其中7人死于乳腺癌、胰腺癌和胃癌等,年龄最大的76岁,最小的38岁。记者注意到,仅仅今年2月和3月短短两个月时间里,就有5人死亡,其中2人死于癌症。根据当地的风俗习惯,每个家庭一旦有人死亡,其亲人要为其守孝三年。第一年要在大门上贴白色对联,第二年换成黄色,第三年为蓝色。记者随机走访了十多户,发现门上贴着白色或黄色对联的至少有4、5家。整个村子被阴影笼罩着。
见到记者前来采访,村里一群老太太围了上来,介绍她们的"病史"。如今已过花甲之年的黄秀英,患有胆结石,被脊背疼痛和腰痛困扰好几年了。这两天疼得连饭都吃不下,"特别是油腻的东西,看见就想吐。"今年55岁的马德仙反复右侧腰痛也有8年时间了,只是断断续续到诊所买些消炎、止痛药,缓解暂时的疼痛,直到最近才查出来患有"右肾结石"。
5月上旬,昆明市盘龙区人民医院的专家医疗队来到湾子村,为这里的231名村民免费体检,119人中被查出患有肾结石、肝内结石、高血压和胆囊炎等21种疾病,其中结石发病率高达18.5%。根据该院体检科所做的普通人群健康体检资料显示,结石病发病率一般为3%-4%。"湾子村的情况是非常罕见的。"昆明市盘龙区人民医院副院长范亚勤分析说,"从医学角度看,结石病的发病率除了与生活、饮食习惯有关之外,更重要的是与饮用水里的重金属成分有直接关系。"范亚勤同时强调,这仅仅是做简单B超得出来的结果,如果进一步做抽血化验、照X片等全面体检,"情况可能更为严峻"。
湾子村村民小组长杨波说:"村子里大多数家庭处于贫困状态,健康意识淡薄,即使发现自己身体不舒服,也往往只能忍和拖,舍不得花钱到医院检查、治疗。"自今年以来,34岁的杨玉琼从脖子到脊椎整个背部每天都开始疼痛。"睡觉时都疼,有时如同针刺一样钻心地疼。"杨玉琼拼命忍住在眼眶里打转的泪花,"上一次医院得花上百块,哪有那么多钱!万一病情恶化,两个娃没着落呀,我的小女儿才3岁。"幸运的是,包括杨玉琼在内的10人已经被盘龙区人民医院列为免费治疗名单。
水质超标是罪魁祸首?
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么多村民疾病缠身呢?村民开始怀疑是村口唯一的那口井水惹的祸。
据介绍,1976年前,湾子村有两口水井作为人畜饮水。1976年3月,云南省水文监测大队到该村打井勘探地矿,钻探出地下水,加之公路沿线几个村钻探地下水,导致原老井水量不足,逐渐干涸。尽管当时已经检测井水不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但这口地下水井还是成为当地农民的主要饮用水源至今。宜良县环保局办公室负责人说:"当时环保局也曾做过水质检测,认为不可以饮用,但是由于找不到其他水源,村民还是饮用了。"住在水井旁边的蓝春英指着水井告诉记者,这口井水如同"温泉"一样,常年是温热的,有时冬天更热。千多村民一年四季都是用这热水做饭、炒菜、饮用等。
为了彻底弄清楚这口井水的质量,2004年11月初,村长杨波请宜良县环保局帮助做水样检测化验。宜良县环境监测站对各项水样指标与GB/T14848-93《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标准和国家饮用水标准相关指标做了详细对照后,该站出具了这样一份检测报告:水样有异味,混浊度超标370%,氨氮含量超标100%,锰含量超标39%,重金属汞和锌等均有检出。报告结论显示:此水不能作为直接饮用水。如需作为饮用水,必需进行处理后方可饮用。宜良县水务局2005年4月22日下发的一份文件这样写到:"水质达不到饮水标准,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检测报告出来后,村民们陷入了恐慌之中,甚至到了"谈水色变"的地步。他们认为造成那么多人生病和死亡的原因就是饮用水。而目前这口井水仍是全村人唯一的水源。46岁的汤惠芝挑着满满两桶水,神情忧伤地说:"我已经知道这水有毒性,可每天还不得不往家里挑3次水。没办法,总不能眼睁睁地渴死吧!"村民岳兴福说:"以前,我有喝冷水的习惯,看到检测报告后,我再也不敢喝冷水了。"
但是,接受记者采访的宜良县环保局和狗街镇人民政府有关人士则认为,湾子村村民所患的疾病与水质没有直接联系。宜良县环境监察大队队长葛梁说,饮用水超标是很正常的,不能与疾病直接挂勾。
宜良县副县长王健也表示:"区域性的疾病认定需要卫生部门经过科学的调查,统计出准确的数据,才能下结论。"
资金缺乏就要牺牲农民健康吗?
在调查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村长杨波提交水质检测报告之前,狗街镇并不知道湾子村的"超标水"事件。党委书记常荣华接受采访时说:“镇辖区比较大,要详细、全面了解每个村的情况存在许多困难”。
另一方面,常荣华介绍说,村民是否能喝上自来水,受水源、村民经济承受能力和村民是否支持三个因素影响。"由于财力问题,湾子村的饮水问题没有完全得到解决。"
据该镇镇长袁绍祥介绍,镇政府从去年开始已经将各村的"人畜饮水和农田灌溉问题"列为工作的重点。目前已经累计投入了300多万元资金,重点解决4个山区村委会的饮水问题,村民基本喝上了自来水。与此同时,镇政府正和宜良县建设局洽谈解决包括湾子村在内的处于坝区的93个自然村的饮水问题,总投资估计需要1700万元。
可是,棘手的问题是资金难以解决。"湾子村农民的人均收入处于中下水平,筹集几十万元的引水工程资金是非常困难的,镇政府也没有这么雄厚的经济实力。"袁绍祥说。
无论如何,在村长杨波的努力下,湾子村的水质事件终于引起了各方的重视。昆明市宜良县县委书记王路生说:"宜良县委、县政府对湾子村饮用水卫生状况问题高度重视。已经责成相关部门进一步调查、核实此事,尽快解决湾子村村民的饮用水问题。"宜良县水务局已于4月22日专门下达了一份文件,其中写明:为彻底解决湾子村饮水安全问题,经规划需从二公里外山箐中引山泉水,投资51万元。
29年的饮用水噩梦即将结束了,巨额的医疗费用又成为贫穷村民的心头之痛。人们不禁要问,村民付出的健康成本应该由谁来承担?
全国3亿农民的饮用水不达标
据水利部门和卫生部门联合组织的一项调查显示,全国34%的农村人口饮用水不达标,也就是说3亿多人饮用不安全水,其中约有1.9亿人饮用水有害物质含量超标。"云南作为西部边疆地区,农村饮用水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云南省疾控中心有关人士认为。
所谓饮水安全,专家认为应该包括四方面的内容:一是水量,要保证在一定时间内,有一定量的水量供应;二是水质,国家有一系列的指标,只有达到这些指标,水才能饮用;三是保证率,就是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保证一定量的供应,包括枯水期和干旱的年份;四是方便程度,即从取水点到家必须在一定距离之内。这四个标准,一个达不到,就不能称为安全水。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全球每6人中有1人不能持续获得安全饮用水,发展中国家80%的发病及死亡与水有关。在我国,通过饮水发生和传播的疾病就有50多种。
为了让广大农民喝上"放心水",我国采取了许多措施,着力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特别是自2000年提出分阶段解决农村饮水困难目标5年来,国家共安排国债资金98亿元,加上各级地方政府的配套资金和群众自筹,总投入约180亿多元,共建成各类饮水工程80多万处,5700多万农村人口从此告别饮水难。今年3月23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2005-2006年农村饮水安全应急工程规划》,给广大农民带来了福音。
"十一五"期间我国还将重点解决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污染水等饮用水水质不达标以及局部地区饮用水供应严重不足问题,到2010年,使无法得到或负担不起安全饮用水的农村居民比例降低三分之一,到2020年,使农村居民饮水达到安全或基本安全,3亿农村居民将喝上放心水。( 来源:新华网云南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