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之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党建之窗 > 党建之窗

曹新平同志在中共徐州市十一次党代会上的报告

来源:徐州市卫生监督所发布时间:2012-10-24浏览量: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共徐州市第十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议。

  一、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中跨越发展的五年

  过去的五年,是徐州发展历程中不平凡的五年。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市委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全市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全面完成了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任务,开创了徐州历史上又好又快的黄金发展期。  

  综合实力和竞争力跃上大台阶。主要经济指标增长连续5年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10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942亿元,人均超过5000美元,与2005年相比均翻了一番多;实现财政总收入646.83亿元,一般预算收入222.16亿元,分别比2005年翻了两番多;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0959元和7955元,年均分别递增13.4%12.4%,经济总量居全国百强城市第33位。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2011年将以市为单位在苏北率先基本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新型工业化水平跃上大台阶。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取得重大成就,装备制造、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商贸物流旅游产业规模突破千亿元大关,煤盐化工产业产值达到646亿元,冶金、建材产业加速向五百亿元规模迈进。徐工集团营业收入跃居全球同行业第七位,我市获得“中国工程机械之都”称号。中能硅业多晶硅产能居世界第一。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五年增长11.5倍,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提高13.7个百分点。服务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2010年增加值突破千亿元大关,增幅居全省第一。 

  县域经济发展跃上大台阶。铜山、邳州、沛县、新沂相继进入全国百强县行列,睢宁、丰县在全省的位次不断提升。粮食连续五年增产,高效农业、设施农业面积占比均居全省第一,铜山、沛县分别被命名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县域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二三产业增加值占比五年提高9.7个百分点。县城和中心镇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县域城镇化水平由2005年的33.2%提高到2010年的44.1%

  新型城市化建设跃上大台阶。城市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特大型区域性中心城市框架基本形成,楚风汉韵、北雄南秀的城市风格全面彰显,各级领导高度评价,国内外宾客广泛赞誉,全市人民深感自豪。城市发展空间大幅拓展,圆满完成了铜山撤县设区,市区面积扩大到3037平方公里。城建项目精品迭出,新城区和高铁站区规划建设水平全国一流,云龙湖综合改造、云龙公园和彭祖名人园敞园改造、艺术馆、音乐厅、规划馆等项目建设水平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城市功能日臻完善,亿吨大港、徐丰铁路、奥体中心、彭城欢乐世界开工建设,市区道路综合整治取得显著成效,公路交通体系进一步完善,流域性骨干河道防洪标准提高到50年一遇,城市现代化水平和城市形象明显提升。 

  生态文明建设跃上大台阶。大规模绿化造林,实施两轮进军荒山行动计划,城乡绿化年年迈出新步伐,五年累计新增城市绿地6000公顷,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0.3%,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0.9%,徐州的地变绿了。大规模治理大气污染,在全省率先彻底关闭“五小”企业,基本完成市区工业企业“退二进三”,全面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任务,2010年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35天,徐州的天变蓝了。大规模治理水污染,跨省出境断面水质基本达标,故黄河、奎河治理取得重大突破,南水北调截污导流工程全线通水,市区生活污水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85%以上,徐州的水变清了。经过10年不懈努力,我市获得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称号,实现了城市环境由灰变绿的靓丽转身。   

  改革开放开创新局面。各项改革深入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取得重大进展。所有制结构不断优化,民营经济占全市经济比重五年提高10个百分点。创新创业氛围日益浓厚,创新实践和创新创意奖评选活动深入开展,中国矿大国家大学科技园初具规模,大学生创业园建成“国家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我市荣获“2010中国最具创新力城市”称号。开放型经济跨越发展,实际利用外资和外贸出口五年分别增长2.9倍和2.5倍,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观音机场晋升为国家级对外开放航空口岸,徐港、徐台航线相继开通,我市具备了全国一流的开放环境。   

  和谐社会建设开创新局面。每年为群众兴办一批实事,民生民计不断改善。就业规模持续扩大,五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5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社会保障覆盖面逐年扩大,保障水平大幅提升。年收入低于2500元的农村人口基本实现脱贫,272万农民的饮水安全问题得到切实解决。完成400万平方米棚户区改造和177个老居民小区综合整治,实现了优化结构、改善民生、提升形象“一举三得”,得到中央和省委领导的充分肯定,成为群众最满意工程。民主法治建设不断加强,各级人大、政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发挥优势、献计出力,为推进“两个率先”作出了重要贡献。平安徐州、法治徐州建设深入推进,连续3年被评为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市,微山湖省际边界地区连续8年保持和谐稳定。宣传思想工作不断加强,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人口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我市荣获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工会、共青团、妇联和民族、宗教、侨台工作取得新成绩。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迈出新步伐,摘取全国双拥模范城“六连冠”。   

  党的建设开创新局面。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为群众满意工程。领导班子建设全面加强,县镇村(社区)党组织换届圆满完成,一批优秀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各级领导班子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明显提升。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深入推进,选人用人公信度不断提高,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全面展开,各年龄段、各层面干部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善操作、会落实、能创新成为徐州干部队伍的鲜明特质。创先争优活动取得阶段性成果,涌现出一批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五年新发展党员71568人,党员队伍扩大到456551人,全市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组建率分别达到68.4%53.3%。反腐倡廉建设取得显著成绩,有徐州特色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不断完善,“勤廉徐州”创建活动、睢宁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新沂农村“三资四化”监管等工作在全省全国产生积极影响。深入开展万人评议机关、机关绩效考核和“评议百名处长”等活动,服务型机关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  

  过去的五年,我们不仅取得了超出预期的发展成就,而且探索积累了新的宝贵经验:  

  ——必须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新要求,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坚持科学发展不动摇,用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凝聚人心,始终保持科学发展的热情和激情,不自满、不懈怠、不折腾,切实做到“任尔东西南北风、咬定发展不放松”。坚持科学的目标导向,正确处理好统计指标和感受指标、平均数和大多数之间的关系,提出建设全面客观、不含水分、群众认可的全面小康社会,丰富了“第一个率先”的科学内涵。坚持探索科学发展的新路径,大力实施科教和人才强市、创新驱动、绿色增长、开放带动、统筹发展、民生优先“六大战略”,全力加快经济总量由小变大、产业层次由低变高、城市功能由弱变强、生态环境由灰变绿“四个转变”,走出了一条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成功之路。坚持以创新的思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既努力扩大投入拉动经济增长,又严格界定政府和市场主体行为,科学搭建投融资平台,大力拓展投融资渠道,在投资规模大幅增加的情况下,我市政府负债率保持在科学合理的范围内。坚持健全科学发展的评价机制,不断完善县(市)区科学发展目标考核、镇域分类考核和机关绩效考核体系,使科学发展的动力更为强劲。

  ——必须牢牢把握徐州发展阶段的新特征,选准抓住推进跨越发展的突破口。从我市工业化转型、城市化扩张、经济国际化提速的实际出发,突出抓好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重大产业项目、重大城建项目和实事工程以及事关全市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大事,充分发挥了“三重一大”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龙头带动作用;突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实施高新技术产业跨越发展、传统产业加速调整、创新型经济培育、农业提档升级“四大行动计划”,实现了产业转型升级的新飞跃;突出完善城市功能,围绕建设充满活力的创新型城市、充满魅力的生态园林城市和充满竞争力的区域性中心城市,规划建设淮海经济区产业、交通、商贸物流、教育、医疗、旅游、金融、文化“八大中心”,推动了城市现代化水平的大幅提升;突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县域实施“突破睢宁”、“丰县崛起”、“铜山跨越”战略,在主城区实施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协调发展战略,重点加大对城市北区的扶持力度,全市统筹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上接01版)——必须牢牢把握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切实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适应人民群众提高生活质量的新期盼,积极推进就业创业物业“三业”富民工程,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开展社会慈善救助,严格控制物价、房价过快上涨,为实现全市人民劳有所得、学有所教、病有所医、住有所居、老有所养、贫有所济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适应人民群众对改善环境的新需求,再造环境,美化环境,使城市环境更加宜居,人们对生态建设的满意度大幅提升。适应人民群众对社会和谐的更高要求,坚持以大发展促进大稳定、以大稳定保障大发展,全面推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全力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建立和完善维护稳定和谐的长效机制,使徐州成为全国最安全的城市之一。  

  ——必须牢牢把握党的建设的新任务,努力提高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五年来我们之所以取得显著成就,最根本的是围绕提高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在市委统一领导下,市级领导班子紧密团结,各级党组织坚强有力,广大党员干部心无旁骛抓发展,全市上下创新创业创优的热情高涨、活力迸发,使我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在过去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创造、新的突破、新的发展。实践表明,只有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提高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我们才能抓住新机遇、迎接新挑战,在新的起点上创造徐州发展的新辉煌。

  过去五年的成就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这是党中央和省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团结奋斗的结果,是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驻徐部队、部省属单位和所有关心徐州发展的国内外朋友热情支持的结果,也得益于历届市委打下的良好基础。在此,我代表中国共产党徐州市第十届委员会,向所有为徐州发展作出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是:经济结构不够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开放型经济规模偏小,农村城镇化水平不高,社会建设和管理相对滞后,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还不相适应,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治建设和党的建设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对这些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

二、在新的起点上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     

  今后五年,我们正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振兴老工业基地、东陇海地区纳入国家城市化战略格局、融入长三角和进入高铁时代等机遇有效叠加并将持续放大,我市发展的条件十分优越。我们正处在跨越发展的黄金期,我市已迈进人均gdp5000美元的跨越发展阶段,经济总量和均量有望隔几年上一个大台阶,加速向地区生产总值5000亿元和人均gdp10000美元冲刺。我们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期,既要解决经济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又要破除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既要破解土地、资源、环境等要素瓶颈,又要增创新的发展优势,面临的任务艰巨而繁重。我们正处在各种挑战交织的矛盾凸显期,国际环境不确定性增加,国内社会正经历空前广泛的重大变革,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着诸多重大课题。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强化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坚持率先发展不懈怠、科学发展不动摇,更加扎实有力地推进“两个率先”。  

  今后五年,全市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两个率先”、建设美好徐州统揽全局,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全力落实省委确定的“八项工程”,大力实施“六大战略”,重点突破“三重一大”,继续推进“四个转变”,着力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着力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着力加强环境保护,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

  “两个率先”是本世纪头二十年我市发展的总定位,是引导全市人民开拓奋进的总目标。今后一个时期“两个率先”的奋斗目标是“建成更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具体目标是三步走:第一步,到2014年,确保以县为单位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有条件的县(市)区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第二步,到2016年第十一届市委任期届满时,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五年倍增,城乡居民收入实现六年倍增,再造一个新徐州,经济总量进入长三角城市前8名,我国大陆地级以上城市前30名,跻身全国发达地区行列,建设更加适宜人居的幸福城市,市区力争基本实现现代化,县域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第三步,到2020年,在苏北率先、与全省同步基本实现现代化。  

  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是徐州几代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的追求,是全市人民梦寐以求的夙愿,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全市各级党组织、广大共产党员和人民群众,都要继续发扬艰苦创业、勇于创新、争先创优的精神,在新的起点上奋力谱写“两个率先”的新篇章!  

  在向新的目标迈进的过程中,必须牢牢把握转变发展方式这条主线,继续以“三重一大”为龙头,以招商引资为重点,以改善民生为落脚点,力争经济社会民生的总量指标进位、速度指标领先、质量指标提升。  

  (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速新型工业化和现代服务业发展进程。加快推进主导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传统产业品牌化,以打造“六大千亿元工业产业”为重点,着力构建现代工业产业体系,力争到2016年,装备制造、食品、能源、冶金、建材、煤盐化工六大产业规模均超过1000亿元,其中装备制造业突破5000亿元,食品和能源产业分别突破2000亿元。积极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物联网、软件和服务外包、环保等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确保今后五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幅继续走在全省前列。以打造“五大千亿元服务业产业”为重点,着力构建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力争到2016年,商贸、物流、金融、房地产、旅游业规模均突破1000亿元。同时,加快建筑业发展步伐,确保规模突破1000亿元。以做大做强骨干企业为重点,着力强化龙头带动作用,力争到2016年,把徐工集团和中能硅业打造成世界级企业,培育22个超百亿元工业企业和40个超50亿元服务业企业。坚持区域集中、产业集聚、企业集群,加快规划建设沿东陇海线工业走廊和徐贾工业走廊,扩大国家级、省级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规模实力,积极推进沛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大力支持丰县、睢宁加快工业发展步伐。坚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巩固提升传统服务业紧密结合、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融合发展,确保服务业增速高于gdp增速。大力推进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基本建成彭城广场中心商圈、高铁生态商务区核心区、新城区中央活力区、中国矿大国家大学科技园和徐州软件园、中国八里国际家居交易博览中心等商贸商务区,基本建成老徐州历史文化片区、彭城欢乐世界、九里山历史文化景区、龟山博物馆区、徐州动漫园、徐师大文化创意产业园、淮海经济区文化艺术品交易中心。做深做响云龙山、云龙湖、云龙公园“三云”品牌,做大做强一批文化产业集团,形成一批特色文化产业集聚区。

  (二)加快城市现代化进程,全面提升特大型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水平。坚持产业结构与空间结构联动优化、资源配置与人口分布相互协调、历史文脉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努力使徐州的城市形态、城市环境、城市管理达到国内一流城市水准。完善新型城市化体系。适应市区范围扩大的要求,精心组织修编城市总体规划,加快铜山区和贾汪区融入主城区步伐,推进老城区与新城区、高铁生态商务区、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徐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全面融合,推动城市形态由单中心、高集聚向多中心、多组团发展。老城区要加快推进密集人口和设施疏解,加快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性开发,加快棚户区、城中村改造,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彰显全国历史文化名城风貌。新城区要加快功能性项目建设,完善各项配套设施,基本建成现代化城市新片区。提升城市服务功能。围绕建设“八大中心”,每年实施一批城市建设重点工程,不断提升城市综合服务水平,增强中心城市的承载力、辐射力和带动力。推动交通基础设施全市联网、全城贯通,完成市区道路“三年畅通计划”,重点实施高架路、城市轻轨、城市快捷通道建设,建成亿吨大港和徐丰铁路,完成空军徐州机场迁建和观音机场二期改扩建工程,积极推进徐兰客运专线建设和湖西航道整治,建成南水北调一期工程,进一步完善现代交通体系,提升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地位。推进城市管理现代化。加大城市管理力度,发挥重大基础设施的功能和作用,推进人性化服务、网格化覆盖、智能化应用、精细化管理,不断提高市民素质,构建整洁、有序、高效、安全的城市现代化管理格局。  

  (三)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推动县域发展争先进位。坚持以工业化致富农民、城镇化带动农村、产业化提升农业,大力推动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就业社保、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五个一体化”。鼓励引导铜山、邳州、沛县、新沂进一步加快发展步伐,不断提升在全国百强县的位次;深化拓展“突破睢宁”战略内涵,力争早日进入全国百强县;加快实施“丰县崛起”战略,支持丰县后发崛起,力争3年达小康、5年实现经济总量倍增。深入实施农业提档升级行动计划,稳定粮食生产,发展现代农业,积极拓展农业功能,加快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高度重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优先安排农村道路标准提升和环境建设工程,大规模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加快中小河流治理,加大山区水源工程建设力度,持续改善农业水利基础条件。加快建设丰县、沛县、睢宁、邳州和新沂5个中等城市和30个重点中心镇,积极稳妥推进“农民转市民”工程。坚持政府引导、农民参与、社会支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四)加快体制机制和科技创新,不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上实现新突破。切实增强改革决策的科学性、改革措施的规范性、改革成果的普惠性,努力在收入分配制度、住房保障制度、医药卫生体制、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投融资体制、农村改革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继续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大力推进民营经济加快发展、转型升级、壮大实力。在增强源头创新与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上实现新突破。组织实施“科技创新登峰计划”和“创新平台建设计划”,重点突破工程机械、光伏光电、感知矿山、工业机器人等领域关键技术,支持徐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扩大规模、提升水平,尽快跻身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大力提高大学生创业园、江苏徐州工程机械研究院、国家多晶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水平,加快建设新城区科技创新园,支持各类开发园区全面建立中小企业科技服务和成果转化平台。在优化创新创业环境上实现新突破。充分发挥驻徐高校和科研机构优势,完善政产学研金联合机制,完善自主创新政策体系,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大对民营科技型企业的扶持,加快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五)加快对内对外开放,提升经济国际化水平。努力形成全方位开放的新格局。呼应沿海开发,以大城市对接大港口,大交通对接大开发,共享沿海开发新机遇;接轨长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全方位参与国际分工,全面承接产业转移,共享京沪高铁同城新效应;加强徐州城市群和都市圈一体化合作,主动促进基础设施、经济发展、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等领域的对接,与周边兄弟城市共享合作发展新空间。努力做大做强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主阵地。全力支持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深入推进“二次创业”,尽快进入国家级开发区第一方阵;大力启动中德合作共建东方鲁尔工业园,争取早日出形象、出效益;支持各省级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各展所长、错位发展,构筑特色鲜明的产业优势。努力提升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水平。坚持内外资并举、引资引智并重,创新利用外资方式,加大产业链高端招商力度,争取更多的世界500强企业和国内百强企业来徐投资兴业。积极引导和支持大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创建境外研发机构、生产基地和营销机构。努力优化开放环境。全面落实扩大开放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快“大通关”建设,全力推进综合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建设,积极开辟新的国际航线,使徐州成为国内外客商竞相投资的热土。 

  (六)加快推进绿色增长,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积极推进全域生态建设和绿色发展,确保建成国家森林城市,基本建成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让绿色生态城市成为徐州的靓丽名片。全面推进“环、点、带”生态工程建设,加快建设沿微山湖、沿骆马湖“两环”生态圈,精心打造云龙山、九里山、吕梁山、大洞山、艾山、岠山、马陵山和云龙湖、大龙湖、九里湖、潘安湖、吕梁湖、庆安水库、高塘水库“七山七湖(库)”生态点,高起点规划建设沿运河、故黄河、大沙河“三河”生态带,全面完成第二次进军荒山行动计划,大幅提升森林覆盖率和城市绿化覆盖率。全面加强环境保护,继续实施“蓝天碧水”工程,下大力气治理大气污染,确保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全省领先;加强淮河流域和重要河流、湖泊水污染治理,加强对饮用水源的管理和保护,彻底解决饮用水安全问题,把丰县、沛县、睢宁、新沂全面纳入尾水导流系统,实现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对重点耗能和排污企业实行压小上大和技术改造,确保完成“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进一步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大幅提升单位土地面积投资强度,努力破解土地资源约束。大力发展低碳技术、节能环保产业,全面推行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实行“三废”集中处理,加快构建绿色产业链和资源循环利用链,培育绿色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三、在新形势下全面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更加紧迫。要把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做到民生民计全面改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公平正义全面体现、基层基础全面加强,让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让人民既富裕文明又幸福安康。

  改善民生民计,提高全市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把促进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实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开辟就业渠道,优化创业环境,重点解决好高校毕业生和城镇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尽最大努力帮助无业者就业、推动有志者创业,使人人享有就业机会、体面而有尊严地生活。把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作为推进“两个率先”的核心目标,大力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六年倍增计划”,以稳定和扩大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以鼓励和支持创业增加经营性收入,以扩大民众投资渠道增加财产性收入,以完善社保和加强帮扶增加转移性收入。完善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逐步缩小城乡、区域、贫富之间的差距。把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作为改善民生民计的基础目标,积极推进基本药物制度和公立医院改革,努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使人人都能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大房地产市场调控力度,让低保家庭住得上廉租房、低收入家庭住得起经济适用房、新就业人员租得起公租房;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大力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加大脱贫攻坚力度,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失学辍学,不让一个低保家庭因突发变故流离失所。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统筹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全面提升素质教育质量,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扩大高中教育优质资源,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推动驻徐高校科学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支持徐州医学院、徐州工程学院、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等改扩建工程建设,鼓励引导民办教育、继续教育、特殊教育健康发展,力争到2015年建成教育强市。切实增强文化事业发展活力,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全面建成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重点文化设施和标志性文化工程建设,创作更好更多的具有地域文化特色和鲜活时代气息的文化艺术精品,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提升文化服务功能、文化传播能力和城市文化品位,实现文化大市向文化强市的跨越。加快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优化医疗资源布局,完成中心医院、第一人民医院、徐医附院等扩建工程,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医疗服务网络。积极发展体育事业,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高水平建成奥体中心,承办好省第十八届运动会。全面做好人口工作,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促进妇女儿童事业、老龄事业和残疾人事业科学发展。推动军民融合式发展,不断提升双拥模范城建设水平。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升社会文明程度。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两个率先”宏伟目标凝聚人心。大力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倡导爱国守法和敬业诚信,全面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提高思想道德水准。全面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争取早日进入全国文明城市行列。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心态的新变化,积极探索建立社会心理调节疏导和危机干预预警机制,在全社会开展心理关爱行动,培育理性、包容、平和的社会心态;规范发展专业心理服务机构,及时发现、积极疏导、有效化解社会心理失衡问题,防范和降低社会风险。  

  加强民主法治建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建设,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支持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职能,积极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加强同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合作共事,做好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和港澳台工作,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调动社会各个方面投身“两个率先”的积极性。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从加强法治建设上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加快依法治市步伐,坚持公正司法、廉洁执法,积极开展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让法律成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坚强防线,形成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人自觉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力争创成全省首批法治城市。从扩大民主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健全民主管理制度,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建立覆盖全社会的民意表达机制,保证人民群众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从制度建设上规范社会公平正义,完善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和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增强政策制定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确保人民群众拥有公平发展的机会和平等发展的权益。

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强化基层基础工作。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要求,加快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先进文化相适应的社会管理格局。要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坚持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重大决策出台、重大项目实施的必经程序和前置条件,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都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坚决防止因决策不当而损害群众利益。要进一步健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系,深化平安徐州建设,强化社会治安防控,严密防范和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切实加强流动人口、特殊人群的管理服务,继续做好微山湖省际边界地区稳定工作,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要创新社会管理服务体系,完善诉求表达机制,让群众有地方说话、有地方反映问题;完善矛盾排查、预警和调处机制,做到预防在先、发现在早、处置在小;完善应急管理机制,有序应对和妥善处置突发事件,确保不蔓延、不激化;完善公共安全管理机制,加强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做好防灾减灾工作,提高全社会应对危机水平和抗风险能力。要健全网络运用管理制度,强化网络动态管理和网上舆情引导,营造良好的网上舆论环境。要强化基层党政组织社会管理服务职能,发挥基层群众组织和企事业单位在社会管理服务中的作用,强化城乡社区自治组织社会管理服务功能,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四、在新的实践中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实现未来五年的宏伟目标,关键在于各级党组织充分发挥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关键在于广大共产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要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为动力,着眼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全面推进党建工作创新工程,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全面加强理论武装,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坚持理论武装与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相结合,组织广大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认真学习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引导广大党员干部高举旗帜、坚定信念、践行宗旨,真正做到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创业,增强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坚持理论武装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相结合,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不断更新观念,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两个率先”的需要解放思想,真正做到理论上与时俱进,行动上锐意进取,工作上创新发展。坚持理论武装与大规模培训干部相结合,认真实施干部教育培训五年规划,着力增强教育培训的统筹性、针对性、实效性,努力培养造就眼界宽、思路宽、胸襟宽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坚持理论武装与提高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相结合,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和完善党内民主决策机制,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全面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以更宽的视野、更高的境界、更大的气魄,广开进贤之路,把各方面优秀干部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牢固树立鲜明的用人导向。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始终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选拔任用那些政治坚定、有真才实学、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坚持以科学发展论英雄、凭德才实绩用干部,实行干部政绩公示制度,把善操作、会落实、能创新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让能干事者有机会、干成事者有舞台。坚定不移地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大力推行公推公选、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积极探索职位聘任、公推直选,全面推行差额选拔干部制度,继续实行乡镇分类考核制度,健全完善干部激励机制,加大干部交流力度,从严抓好干部监督管理,不断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和群众满意度。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实施后备干部培养锻炼工程,及时将表现突出的优秀年轻干部充实到各级领导班子,引导广大年轻干部自觉到艰苦地区、复杂环境、关键岗位砥砺品质、锤炼作风、增长才干。继续做好大学生村官工作。重视做好妇女干部、党外干部以及军转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坚持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高科技创新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三高联动”,进一步优化人才政策环境,大力引进培养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构筑人才荟萃、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区域性人才高地。 

  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切实增强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丰富内容、创新形式、拓展领域,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争科学发展之先、创社会和谐之优。深入实施新一轮“强基工程”,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全面提高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重点加强农村和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切实做到“四有一责”和“三有一化”。加快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组建党组织步伐,积极探索不同领域、不同行业基层党组织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有序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继续深化县镇两级党代会代表常任制试点,全面推行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换届公推直选,积极推进基层党务公开。切实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加大在工人、农民中发展党员力度,重视在高知识群体、大学生等各领域优秀青年中发展党员,积极做好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中发展党员工作,提高发展党员质量。建立健全教育、管理、服务党员长效机制,加强思想上入党教育,严格党内组织生活,不断提高党员队伍素质。

  全面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深入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带着深厚感情、带着政治责任、带着敬畏之心做群众工作,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意愿,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每年为群众办好一批实事,解决一批难题,让人民群众收入更多、生活更好、满意度更高。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民情民意、破解发展难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干群关系融洽、促进基层发展稳定、促进机关作风转变,切实做到科学发展向上攀登、联系群众向下扎根。要创新群众工作方式方法,善于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疏导等办法,增强群众工作的亲和力、感召力和影响力。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全市各级党组织、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 

  全面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着力构筑具有徐州特色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使我市反腐倡廉建设走在全省前列。要切实增强反腐倡廉教育的说服力,有针对性地开展示范教育、警示教育、岗位教育等教育活动,引导各级领导干部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切实增强反腐倡廉制度的执行力,深化重点领域、关键环节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建立科学的勤廉评价体系,严格落实《廉政准则》、党政正职监督和问责、党风廉政巡查、勤廉双述等制度,努力形成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的工作格局。切实增强反腐倡廉监督的制衡力,继续推进部门内控机制、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和电子监察系统建设,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切实增强惩治腐败的威慑力,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坚决查办各类违纪违法案件,对任何腐败分子都依法严惩、绝不姑息,努力以反腐倡廉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同志们,徐州发展的新目标鼓舞着我们,人民群众的新期盼激励着我们。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推进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在“两个率先”进程中开拓创新、奋发有为,为把徐州的明天建设得更加美好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