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资讯

大卫生关键性权力归属激辩

来源:徐州市卫生监督所发布时间:2008-04-08浏览量:

  本报记者 王世玲 北京报道 
  今年两会前,由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办了中国医改研讨会 

  鉴于话题敏感,当日讨论会并未对公众开放。昨日记者获悉了讨论会上的相关内容。 

  该讨论会吸引了卫生部、原劳动保障部、地方卫生厅局官员、医院管理层等医改制定者和实践者们参加。 

  新医改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要建立起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包括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制度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同时,恢复公益性亦是新医改方案传递出的信息。 

  尽管大体框架已明晰,但如何落实、如何制定操作性的配套措施,还处于酝酿中。其中,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如何改革、大卫生部如何构建、管办分离如何实现等关键性问题还存在争议和讨论。 

  收支两条线面临挑战 

  供需兼补已成新医改方案的内容,但如何使得补供方(医院)的投入真正落实到需方(患者)身上,在减轻看病费用和公益性前提下,又如何保证医院服务的效率、谁来监督政府投入的效果?这些问题一直是补需方观点持有者提出的质疑。 

  卫生部党组书记高强也甚为担忧。 

  讨论会上,高强表示:投供方和投需方的最终目的都是要投到需方,但是如何把两者结合好?卫生系统内部还没有相应提出一些解决措施。” 

  高强举例解释,比如合作医疗,政府如果把30元钱、50元钱或者100元钱直接投到需方,便能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利益;但是如果投到医院,怎样才能保证把利益进一步转移到群众身上? 

  收支两条线的改革思路得到卫生部门的支持,但高强也看到挑战。 

  医院收支两条线的改革,对恢复医疗机构的公益性、减轻群众的负担肯定是有益的;但是收支两条线实施之后,如何保证医疗系统的效率呢?高强进一步分析,现在大医院已经人满为患,如果医生缺乏积极性,这样的问题就更严重,就可能出现有些国家类似的情况,比如拍一个CT几个月都排不上队。 

  新医改方案中,已明确了政府投入供方的重点在农村和社区,并且政府经费保障要与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效率挂钩,即服务多,服务好,政府的经费就能保障;相反,服务不好,政府就不提供经费保障。 

  服务的数量和质量应该如何衡量? 

  卫生部至今还没有提出可操作的指导性意见,当然也就无法让地方各级单位进一步实施。高强表示,既要能够控制医疗机构创收的冲动,又要能够调动他们提供服务的积极性,确实不容易找到一个较好的结合点。” 

  对上述难点,讨论会上,高强还是给出了相关建议。 

  如由政府来核定医院的工资总额,在保证工资总额不至于太低的前提下,允许医院自己调动工资总额之内的积极性,多劳多得,优劳优得。 

  需要先在某些地区试点。高称。 

  大卫生更进一步? 

  目前出台的机构改革方案中,原药监局已归属卫生部管理范围。但从各方反映看来,这仍不解渴 

  构建大卫生的前提是厘清现有各部门的卫生行政权限边界。对此,中医师协会副会长朱宗涵指出了四个关键性权力归属问题。 

  他认为,今后首先要明确的是,经费谁来管?医疗卫生有两部分经费,一是医疗保障的经费即医保经费。那是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管,还是卫生部门管? 

  二是直接给卫生事业部门的经费,由卫生部门管,还是由负责拨款的财政部门直接管? 

  第三,由于价格体系是控制卫生费用的重要手段,建议把卫生服务定价权由发改委授给卫生部。因为医疗卫生价格体系改革太复杂,由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更有效率。朱表示。 

  第四,医保由谁来管?目前国际上有两种模式,一是一个部门统一管理医疗保障和医疗卫生服务,二是医保由单独的部门管理。 

  会上,对上述四个卫生行政管理权限问题,有不同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理想的状况是把人事、钱、基建、价格等都归到统一的部门管。大卫生,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原卫生部副部长朱庆生如是理解,但表示这很难实现。” 

  他表示,卫生部门目前起码要争取公共财政投入卫生领域的钱,尤其是按项目投入而不是一般性预算投入的部分,不能只是发改委和财政部说了算。 

  讨论会上,去年在中央政治局第35次集体学习中,主讲者之一、中华医学会副会长刘俊称,他把医疗卫生系统可以分为筹资保障、医疗卫生服务、行政管理三个不同功能的子系统,按不同归属分出了不同的卫生管理模式??大部制(一个部门管理三个子系统);中部制(卫生服务体系和管理监督体系分开);小部制(各子系统都由不同部门管理)等。 

  不仅是卫生口感觉权力不集中,职能交叉,医保领域也有同样感受。 

  责权不统一是最根本的问题。不光医疗服务领域这样,在医疗保障领域也是这样。劳动和社保部医疗保险司副司长李忠表示,社会保险领域很小的政策,都要跟财政商量,它不同意,就一票否决。” 

  医疗和医保的统一问题 

  高强直言:当前医疗服务体系和医疗保障体系是分开管理的。那么,关于医疗费用的问题,应该属于谁的责任?” 

  他认为,卫生部门负责提供医疗服务,如果服务质量不高,出了医疗事故,卫生部门当然责无旁贷;而群众负担费用的高低,不应该是卫生部门的责任,而应该是医疗保障部门的责任。 

  但现在看病贵被认为是卫生部门的责任,这样的界定并不准确。高强称,并表示:如果实行大部制,一个部门既管医疗服务,又管医疗保障,那当然应该承担全部责任。” 

  对于医疗服务和医疗保障,统一在哪个部门这个敏感话题,李忠表示,这是次要的,关键是要有在两者之间的制约机制。在一个部门内部制约或者在不同的部门之间互相制约都可以。”“关键是医疗和医保两方而言,各自应该集权。” 

  目前,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实际分散在社保部、卫生部、民政部、保监会等四个部门管理,这一定要整合,整合到哪儿没关系。李忠表示要实现医保统一管理。 

  中国工程院院士巴德年直接建议:把医保部门纳入卫生部门管理。 

  但参会的世卫组织驻华代表处官员汤胜蓝认为,应该设立一个独立于卫生和社保部门的半政府机构来管理医疗保险,包括新农合、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医疗救助。 

  朱宗涵认为,国外的两种方式都可以考虑,但无论谁来管,都应该另外成立非营利的医疗保险经办机构。  网络编辑: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