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资讯

关于宿迁卫生改革的社情调查

来源:徐州市卫生监督所发布时间:2006-06-14浏览量:

始自5年前的江苏省宿迁卫生改革,将公立医院一刀切改制,被一部分人称作卖光私有化。而另一部分人则说,这有什么不对?资产置换把医疗这块蛋糕做大了,给患者带来了实惠。日前,记者从宿迁的基层开始,去看看当地对这项改革的社情民意。

 

关于宿迁卫生改革的社情调查

 

  医生态度好了  看病仍然贵

  宿迁市有两样东西出名:一个是楚霸王项羽故里,另一个是白酒洋河大曲。记者的看看就从飘着酒香的洋河镇开始。

  拉我去你们镇上的医院。

    街边三轮车师傅一听记者要找医院,一下子围上来,去哪家?镇上的医院有三个呢。

  去洋河镇卫生院。

  卫生院有两个,一老一新。老的看病,新的不看病,只打预防针。

  那就去老的。

    老的卫生院其实叫洋河医院,有一栋四层门诊楼,一楼是各科门诊,不少病人在候诊。二楼是产科,三楼挂着性病科的牌子,但铁将军把门,里面杂乱地堆着一些桌椅。另有六七间房子,门窗残缺不全,屋内空空荡荡。再往上走,四楼有间防保组的房子,里面同样空空如也。

  从楼上下来,二楼B超室外面的长凳上坐着位中年人,记者问他:医院楼上怎么这么破?

  就这几年整的,前几年可漂亮啦。中年人说。

  医院破,病人不少,大夫的日子应该过得还可以吧?

  病人多有什么用,挣的钱还不都装老板腰包了。一位向B超室走来的医生接了话。

  中午,记者到镇上一家饺子馆,一边吃饺子,一边询问老板娘就医看病的情况。家里有人得病都在哪里看?大夫服务态度好吗?孩子多大了,打没打预防针?打针时收多少钱?一问一答,不知不觉中,周围聚来五六个人。有吃饭的,有门口摆小摊的,还有隔壁饭馆炒菜的。

  是北京的记者啊。现在老百姓看不起病。我爸去年腰出毛病,去县里的医院做手术,花了一万多元。

  你们知道医院改革了吗?改革前后你们觉得有什么变化?记者问。

  改革?卖了呗!变化?炒菜小伙子转头问其他人:你们觉得有吗?

  先是一段沉默,大夫服务态度好了。不知谁冒出一句。

  医院都是私人的了,大夫态度不好还怎么挣钱!态度不好还不被老板炒了。有人插了一句。接着大伙儿七嘴八舌地抱怨看病贵,说对医院改革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

  一顿饭后,一个老百姓谈宿迁卫生改革的座谈会结束了。随后两天,记者又在沭阳县沭城镇一个村的乡医家和宿迁市通往泗洪县的中巴车上召开了两个类似的座谈会。医生服务态度不错,看病费用很贵,医院归了私人老板,到那里看病觉得心里不踏实,是记者随机采访中听到平常百姓对宿迁卫生改革比较多的看法。

 

  改革没有错  问题还很多

  不久,有人开始给记者打电话,或自称医院的医生,或自称卫生院职工,都有话要说。

  王东(应本人要求化名),40多岁,当过几年卫生院院长,自称对乡镇医院和农民就医情况很了解。记者与他见面时,问起洋河镇卫生院是怎么回事。他说很多医务人员跟他一样,对宿迁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有看法。王东认为,改革没错,市场放开也没错,但应该有计划、稳妥地放开。一方面,社会保障措施没跟上,很多人在改革中无故损失了合法利益;另一方面,医疗全部市场化,以政府目前的水平,监管不了。

  王东说,医院卖给私人,医疗市场放开,市场意识、风险意识、竞争意识确实增强了,有些医院主动降低药价,吸引病人。但医疗行为不规范了,秩序混乱和监管不到位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有的是执法部门管不过来,有的是医院老板在当地有势力,没人敢管。

  宿迁市二院一位外科医生认为,如果采访医务人员对改革的看法,肯定有人说好,有人说坏,因为所处位置不同。原来医院搞后勤的那些人,改革后收入降低,甚至没了工作,一肚子怨气。而临床医生,尤其是有点儿水平的外科医生,收入提高很快,肯定对改革举双手赞成。

  洋河医院年轻的吴医生说他就是改革的支持者。现在医院闲人少了,自己收入提高了。但他也有困惑:好长时间没出去培训了。前段时间,南京有个儿科学习班,思量半天,没去。自己掏钱是一方面,更主要的原因是,医院人手少,脱不开身,出去培训,回来工作恐怕就没了。

  与吴医生同在一间办公室的陈医生不愿对卫生院改革发表看法。

他说,洋河医院自从拍卖后,已经换了3个老板,竞争太激烈。什么密码处方、开单提成、雇佣医托等招数司空见惯。

  在沭阳县悦来医院,记者看到一个农妇拿着药瓶子到处找医生鉴定。看到记者跟药房医生说话,她把药瓶子拿给记者,要求记者看看药瓶子里面装的什么药?这位农妇说自己患低血压,到县城一家医院看病,服药后效果不错。可自己家离县城很远,每次去城里看病光车费就要花10多块钱。于是,她跑去问那家医院的医生开的是什么药,以便自己到药店买。谁知医生不但不告诉她,还把药瓶外包装上的说明撕了。无奈之下,她只好来鉴定

  记者问药房医生,这种情况多吗?他笑了:都是私人老板开医院,竞争那么激烈,这事不奇怪。

  在泗阳县某镇医院,几位医生趁董事长不在,偷偷告诉记者医院的创收经验。以B超为例,原来做一个部位,检查费15元。现在老板将检查价格降低5元,但要医生加一个检查部位。老板规定,医生开一个检查单可提成15%;技师做一个检查,可提成7%。结果,虽然检查费降价,但B超收入反而增加10%。

  这家医院的副院长是位退役军人,他公开对给董事长打工表示不满。他说,医院降了检查费,政府喊好,一些农民也跟着喊好。其实,他们哪里知道这里面有文章。过去,医院是公家办的,院长天天喊公益。现在,医院是私人的,不赚钱行吗?

 

  重视防保了 关键是政策能否落到实处

  记者来到泗洪县分金亭医院。这家医院刚刚晋升为二级医院。2002年医院通过公开挂牌进行了产权制度改革,目前有400多名职工,300张床位,固定资产达5000多万元。

  我们医院是宿迁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受益者。医院理事长胡道虎认为,目前的改革利大于弊,利就在于改变了几十年来计划经济条件下卫生吃皇粮的观念,医院打破了传统服务模式和经营理念,医院的机制活了。弊端是防病这一块出现的问题,出现大的疫情,没有公立医疗机构不行。2003SARS的时候,要调医生去防疫,民营医院的医生到处躲,医院改制没错,但全县没有一家公立医院,总觉得心里没谱。

  老王改制前是宿豫区一家卫生院的院长,改制后成了自由人。他说,宿迁现在搞医防分设一乡两院,乡镇卫生院由政府举办,承担公共卫生职能,不搞医疗,经费由财政出。形式上看,防保力量确实加强了。但这里头有个关键问题,就是政府的政策能否落到实处,政府能否真把公共卫生管起来。他翻出几个过去他当院长时政府的文件说:没改制的时候,政府也说增加投入,重视农村防保。但一提钱,没多少落到实处。其实,政府如果真重视,不改制也能加强防保;如果假重视,改制了也白搭。

  老王在乡镇卫生院干了半辈子,知道农村防疫的重点在哪里。经他建议记者来到沭阳县悦来镇卫生院。

  卫生院的程院长当时正趴在桌子上填儿童预防接种登记表,对记者的突然到访很吃惊,张嘴第一句话:局里规定,不能随便接受记者的采访。

  计划免疫的管理很关键,整理资料很麻烦。记者指着桌上的登记表跟他套近乎

  一个字,累。他说现在卫生院有4个人,全镇有4万多人,疾病控制、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卫生监管、农村合作医疗管理等,光整理这些报表、资料,就能累死人。

  收入怎么样?记者问。

  就档案工资,没别的。他连连叹气。政府说给卫生院职工补助,但在账上从来没见过。现在我们预防、体检的收入全部上交,然后由卫生局发工资。

  政府确实有补助。泗洪县上塘镇卫生院杨院长说,但补助太少,每个人一年6000块钱,不够工资,大家还是要为创收分心。

  在泗阳县临河镇卫生院,记者巧遇一位正给孩子把脉开药的大夫。

  卫生院不是不能搞医疗吗?记者问。他尴尬地笑笑。

  说是医防分开,但分开后,补助不到位,卫生院还是要到处搂钱。在沭阳县沭城镇某村,乡村医生小叶拿出卫生院开的一张收据。收据显示的收费条目是管理费1000元。

  县里早就发文,不让卫生院跟乡医收管理费,但他们照收不误。这位乡村医生抱怨。

  周医生(应本人要求化名)是沭阳县沭城镇某村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生。他告诉记者,改革后防保所权力大了,也霸道了,国家规定一类疫苗免费,防保所照样收钱,前几天,我带亲戚的孩子去打卡介苗,他们一看是熟人,说别人16块,你就交10块吧。

  谈到当地的卫生体制改革,周医生有一串疑问。这个村离沭阳县城很近,过去,村里有重病人,或者转乡镇卫生院,或者去县医院。改制后,病人不知该往哪里转。原因是民营医院的医务人员流动太快,一会儿在这个医院,一会儿到那个医院,弄不清哪个医院力量强。咱怕给人家转错了,干脆就把病人转到淮阴的大医院。那边保险。他说,其他病好说,住院生孩子就危险。

 

  数字说明问题  但对数字的看法有不同

  程崇高是宿迁市卫生局局长助理兼新闻发言人。他认为,宿迁市从2000年开始推行的以转变政府职能,优化资源结构,实施社会办医,合理流动人才为主要内容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概括为:医疗卫生资源迅速扩张,医疗机构活力增强,医疗服务态度好转,医疗价格下降,公共卫生有效加强,百姓得到实惠。

  他说,改革前的宿迁市医疗卫生机构处于高负债、低收益、低水平运行状况,尤其是乡镇卫生院普遍开门运转难、投入发展难、优质服务难、强化管理难。他拿出几张多媒体图表:1999年底,宿迁市拥有卫生资产4.95亿元,卫技人员8332人,人均卫生资产和千人拥有卫技人员均处于江苏省倒数第一。全市124个乡镇卫生院资产负债率近50%,床位利用率20%,非卫技人员占40%,2/3乡镇卫生院工资不能正常发放。

  改革后的2005年,宿迁市的卫生总资产已经达到17.78亿元,是改革前的3.59倍。社会医疗机构的资产达到11.44亿元,占全市卫生总资产的64%。医疗机构内部运行机制更加灵活。医院非卫技人员占职工总数比例由40%下降到14.3%,职工收入按个人业务收入多少拉开分配档次,工作积极性明显提高。

  投资1780万元建疾控大楼,投资790万元建中心血站,投资650万元建“120”救护中心,投资8059万元建市传染病防治中心,投资1800万元的妇幼保健中心已经完工。

  程崇高认为,宿迁市几年来卫生改革的最大收获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医疗卫生行为应当是履行政府公共卫生职责,同时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发展医疗服务。这是卫生改革的必然趋势。

  在宿迁的采访过程中,记者深感宿迁的对于数字的看法很不同,而且小到一个数据,大到改革方向,几乎每一个层面、每一个细节都有不同声音出现。

  比如,根据宿迁市卫生局提供的资料,宿迁卫生改革后全市医疗服务价格连续5年下降。其中门诊费用市县级医院由1999年的75.49元降到70.19元,下降7%;乡级医院由37.62元降到27.84元,下降了26%。同时每日病床收费、出院者平均医药费用都有大幅下降。

  记者随机在一些乡镇医院翻看处方,直觉是绝大部分处方值均高于官方公布的数字。而根据江苏省有关部门去年的一份调研显示,2004年与2000年相比,沭阳、泗洪、宿豫等地住院日人均费用由127.58元上升到165.34元,增长29.6%。从随机抽查的200559所乡镇医院的门诊处方来看,平均值为31.95元,比2002年增长14.4%。这份调研认为,人均费用负担,主管部门提供的数据与调查数据存在不一致有些数据,特别是乡镇医院的分析数据,质量和真实性有待确认。

  关于改革是否让公共卫生得到加强的争议同样存在。根据宿迁市卫生局提供的资料,医防分开使卫生资源结构得到优化,全市防保领域的卫生资产,由1999年的0.41亿元上升到2005年的5.63亿元。通过设立一乡两院,基层医生重医轻防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而江苏省有关部门组织的调研数据则显示,由于医防分设,需要医防结合的结核病、疟疾等传染病防治,以及传染病网络直报等工作难以开展。妇幼保健无法落实,造成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居高不下。全市孕产妇死亡率由2003年的33.95/10万上升到2004年的44.84/10万,上升32.1%,是全省平均水平的216%;婴儿死亡率近年来始终在高位徘徊,2004年为12.27‰,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53%。

  再有,关于卫生改革的方向。宿迁改革的推行者认为,将医疗卫生事业推向市场,社会办医成为医疗服务的主要提供者是改革的趋势;目前出现的医疗行为不规范、监管不到位等问题,必须通过市场手段来解决,民营医疗机构仍要大发展,改革不能走回头路。而江苏省卫生厅有关人士则认为,医疗机构全面市场化后,医疗服务体系的布局及服务目标偏离的问题难以避免;市场化无法保证医疗服务价格降低,卫生改革应该民进国也进民进国不退

  医疗卫生改革是个世界性难题。原因之一是缺少一种被社会各阶层普遍公认的改革效果的评价标准。在我国,当医改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解决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呼声甚高的环境下,尽快找到一个符合国情、可操作对比、能被多数人所接受的改革评价体系,要比没有依据争论成败重要得多。

  也许,这才是宿迁卫生改革所展示给人们的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