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全国卫生监督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来源:徐州市卫生监督所发布时间:2005-03-25浏览量:
扎扎实实地做好卫生监督工作
2005年全国卫生监督工作会议3月24日在京召开。会议提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和职能转变,进一步深化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加强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努力提高卫生行政执法能力,促进卫生工作全面发展。
据悉,截至2004年底,全国有387个地级市和1867个县(市)的卫生监督体制改革方案获地方政府批准,分别占总数的91%和72%,较2003年分别提高了20%和41%。一个从中央到省、市、县四级,并且逐渐覆盖农村地区的卫生监督体系框架基本形成。
据介绍,自2004年5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非法采供血液和单采血浆专项整治以来,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共出动执法检查人员10.4万人次,检查采供血和医疗机构5.7万户次;关闭采供血机构147家,查处违规采供血液的医疗机构和采供血机构86家,责令整改血液制品生产企业4家,吊销血液制品生产企业许可证1家,查处冒名顶替献血单位13家;全国共立案104件,抓获涉嫌刑事犯罪人员30人,其中15人已被判刑,依法对近百名采供血机构、医疗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相关责任人员进行了党纪政纪责任追究,还有一些案件的查处和责任追究正在处理当中。严厉打击非法行医专项整治工作中重点开展对非法行医、医疗机构聘用非卫生技术人员行医、出租科室、外包科室的专项整治。据不完全统计,专项整治期间全国共出动执法人员49万人次,查处案件7万7千余件,取缔非法行医5万4千余户,没收违法所得2525万元,罚款4817万元。2004年,各地卫生行政部门及卫生监督机构重点加强对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消毒隔离制度执行情况和医疗废弃物处置情况的监督检查;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预防控制措施和菌(毒)种管理的监督检查。同时,结合食品和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工作,加强对学校、工地和公共场所等重点单位、重点人群的传染病防治监督。在食品生产企业使用添加剂食品卫生许可证、保健食品、散装食品等专项整治工作方面,食品生产企业使用添加剂专项检查中,共检查2.7万余家企业,查处违法食品342吨;食品卫生许可证专项整治中,共检查企业近29万家,查处不合格企业3.5万家;保健食品专项整治中,共检查企业852家,其中合格企业392家。散装食品专项整治中,检查商场、超市近15万家,没收销毁过期、变质、不合格食品207吨。全国职业卫生监督抽检中,2004年共抽查采石、煤矿、水泥行业企业8152家,对其中4504家进行了行政处罚,占检查总数的55%,其中,责令整改2721家,停业或关闭46家。
会议对2005年卫生监督工作做了全面部署,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的若干规定》。一是要加快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加强卫生监督体系建设,促进卫生事业全面协调发展。二是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进一步转变观念、转变职能,切实推进综合执法,加强行业监管。三是要继续推进市、县两级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大力加强基层、农村卫生监督工作。四是要明确划分职责,强化上级卫生监督机构对下级卫生监督机构工作的监督指导,促进执法工作重心下移。五是要加强制度建设,依靠制度规范执法运行机制,保证卫生监督的效率和公正。六是要积极争取政府支持,配合财政等相关部门进一步完善卫生监督工作的经费保障措施,并督促落实。同时,要高度重视项目建设,严格资金使用管理。去年,中央财政通过转移支付方式,对中西部地区省、市、县3级卫生监督机构的能力建设给予了专项补助,总投资达3.8亿。此外,还要加强卫生监督队伍建设。会议还强调,今年要切实加强医疗卫生行业监督,加强食品、化妆品等健康相关产品监管力度,做好职业卫生、放射卫生和公共场所卫生监管工作。
据悉,国务院已决定将非法行医专项整治工作列入2005年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作为商业欺诈专项整治的重要内容之一。非法行医专项整治工作的重点:一是打击无证行医行为,查处无《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和任何行医资格擅自开展诊疗活动的行为;二是严肃查处医疗机构聘用非卫生技术人员行医的违法行为;三是严肃查处医疗机构出租、承包科室的行为;四是严肃查处非法从事性病诊疗活动的行为等。会议要求,各地一定要从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大局出发,从讲政治、保稳定、促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这次专项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严格按照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加强对非法行医专项整治工作的领导,狠抓落实,切实把本次专项整治工作抓出实效。通过专项整治,各地要加强对医疗服务市场的监管,强调责任追究,加大对非法行医等违法犯罪活动的惩治力度,改善医疗服务市场秩序,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要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完善对医疗服务市场监管的有效模式和方法,建立长效的监督管理机制,促进规范医疗服务行为。